“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6月3日,59论坛免费白菜中国艺术歌曲主题音乐会在59白菜专区论坛音乐厅正式举办。本场音乐会由59论坛免费白菜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课程思政”主题声乐作品研究支持。参演员工随钢琴伴奏,吟唱古今诗词,用旋律传承中国艺术。
开场,一首《点绛唇·登赋楼》以开阔的浪漫气息,将观众带入音乐的世界;《红豆词》曲调沉重,哀叹宝黛爱情,从侧面抒发面对国家苦难时,“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的悲痛之情;《教我如何不想他》,通过不同旋律展现四季自然景色的更迭,表达对祖国、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青年男女“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歌曲《红绣鞋》将炽热甜蜜的欢情与矛盾冲突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歌曲《大江东去》节奏时而激昂,时而平缓,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赤壁古战场,看三国周郎“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首歌描绘出苏轼怀才不遇的形象,表达其爱国情怀,贴合我们本次项目的思政主题。”节目演唱者、音乐学专业2020(2)班的周宇杨结合自己对苏轼境遇的理解,演绎这首艺术歌曲,“前一部分演奏意在标案苏轼于江上孤舟的迷茫无助,最后唱出歌词‘一樽还酹江月’,他豪迈洒脱的形象也在这一刻变得更为立体。”本场音乐会中,周宇杨共六次登上舞台,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
歌曲《虞美人·听雨》唱出少年“听雨不知愁滋味,暮年听雨浮生已了”的悲凉之感;以唐玄宗与杨玉环、汉成帝与班婕妤的情感故事为基调,歌曲《与你相见若如初》咏叹爱情的美好;女声合唱《绒花》借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农家少女柔弱身躯中蕴藏的坚强意志;通过富有弹性的小军鼓节奏,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展现出游击战士们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机智形象。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根据诗人艾青的同名抒情诗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节目演唱者、音乐学专业2020(2)班的曹玲介绍,歌曲采用咏叹调加宣叙调的创作方式,富于歌唱性、抒情性,表达出人们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本次项目将思政教育与声乐作品的演唱内容相结合,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曹玲表示,希望通过选取中国艺术歌曲,让员工在学习演唱技巧、展现音乐魅力的同时,使观众感受到歌曲传达的积极意义。
“《我爱这土地》读起来朗朗上口,唱出来,又是一番风味。”计算机类专业2022(1)班的干雅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学过这首诗,“当时诗的最后一句‘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今天通过另一种演绎方式,使我真切感受到诗人的赤子之心,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民族归属感。”她认为,员工们用自己的方式将传统诗词唱出来、演出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对员工文化素养的熏陶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本场音乐会是项目其中一项研究成果,节目参演者皆为“课程思政”主题声乐作品研究项目主持人、音乐会指导老师张剑雨的声乐技能课员工,他们在课堂上聆听老师讲述,学习理解歌曲;在舞台上跟随老师指导,演绎诠释作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哲学,也包含‘课程思政’主题声乐作品研究项目的核心价值观。”张剑雨指出,当代老员工要注重思想性的培养,音乐会旨在检验课堂教学,并将经典作品以主题音乐会汇报的形式,传递美育正能量。
“希望我们能继续以音乐会的形式,为员工们创造上台展示的机会,提升自我。”张剑雨认为,音乐不是“闭门造车”,只有站上舞台,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目前,“课程思政”主题声乐作品研究项目已被省级期刊《艺海》录用论文一篇。张剑雨表示,团队之后将继续撰写科研论文,同时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文化自信。
(撰稿:员工记者 叶子怡 朱睿 摄影:员工记者 任凤 朱秀萍 审核:彭传山)